鲁豫:我54了,有什么不敢说的
10/9/2024 12:00:00 AM 拨打电话
2001年9月12日凌晨4点,鲁豫的电话铃声持续不断地响起,十分钟后,她气喘吁吁地冲进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化妆间。
鲁豫曾和同事开玩笑:“如果你在不该看到我的时间在公司看到我,一定不是好事。这说明不知道什么地方又有天灾人祸发生了。”
预言不幸应验。那个清晨,美国纽约空中平稳飞行的飞机,义无反顾地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很快,鲁豫顶着一头略显蓬乱的头发坐上主播台。
千禧年前后发生过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香港澳门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每一次坐在直播前的,都是鲁豫。
她能和国王对谈,获得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的唯一专访权,甚至革新了国内的新闻播报模式。
可入行20多年,采访了10000多人后,她被和“尬聊”“没情商”“划等号,网友开始问:“为什么鲁豫的采访技巧很糟糕,但是她就是很火?”
1992年春天,大学还未毕业的鲁豫,即将创造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采访“冥”场面。
那是一个四月的周六,天气渐暖。她收到通知,前往学校电视系演播室,参加中央台一档新栏目主持人的试镜。
她忙着刷题,忘记时间,差点迟到。入场后才发现,试镜女生都来自播音系,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修长的身材和飘逸的长发,只有她是个例外,圆脸娃娃头,还来自另一个专业。
院长进屋后,一只手远远地指向藏在最后一排的鲁豫。
“这些都是播音系88、89级的学生,哦,还有一个88级外语系同学,陈鲁豫。她刚获得了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运会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那年演讲比赛,她作为唯一一名闯入决赛圈的非北外学生夺冠。院长的关注和隆重介绍理由很简单:外语系的陈鲁豫英语讲得那么好,上电视说中文会差吗?
冠军的称号让她收获了全场的目光,却未受到任何优待。现场二三十人,鲁豫排在最后一个。
试镜要求每一位候选人要做一段现场采访,被访者就是张晓海,采访内容不限,可以把张晓海假设成任何一个人。鲁豫试镜时,张晓海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
“我就采访你。”
张晓海点点头,眼神透着不耐。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一条条问题砸过来,张晓海无处躲藏,难以回答,念念不忘多年。
看似无厘头的问题背后,藏着层层采访技巧:第一个问题是关键,让对方明白,你对他很了解;问题要尖锐、要抓住漏洞穷追不舍。
鲁豫后来回忆,试镜前,她其实只知道对方毕业于广院,是中央台文艺部最有潜质的年轻导演之一。
问题锋芒毕露,《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此刻有了决断。
25年后,马未都在《圆桌派》里还能立刻记起那档节目的名字和鲁豫的状态。那个时代的主持人在镜头前如同木偶,只有鲁豫是不同的,松弛而聪明。
没有央视编制,没有签约,没有讨价还价,她毕业前每集可以赚到150元,毕业后片酬翻倍。节目两周一集,一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块。
1994年,24岁的鲁豫凭《艺苑风景线》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同年年底,她心生退意,前往美国。
毕业前,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她每天最期待的便是深夜。那是英语新闻的播放时间,最后的结束语是:Chen Luyu for CCTVNews.(中央电视台陈鲁豫报道)。
可眼前的工作如一潭死水,无波澜,无期待。她不满足于做一个清新活泼的主持人,体内蕴含的力量无处释放。
1996年,鲁豫回北京不久,大学演播室里郑重推介过她的院长,又一次找到了她。
在凤凰会馆,老师语调激昂地描绘出尚未创立凤凰卫视的宏伟蓝图。那一天,鲁豫决定放弃赴美留学的念头。
留下来的第三年起,鲁豫的工作时间提前到每天早上4:30开始。
1998年,曾经的院长,如今的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第三次找到主持《音乐无限》的鲁豫。
台里准备开一档清晨的新闻节目,她是最佳主持人选。
鲁豫只有一个要求,主持过程中不念稿子,把新闻直接说出来。老板还有另一个要求,融合十几份早报上的新闻资讯。
首播前,他们进行过两轮排演。
第一次演练,鲁豫对着镜头张口结舌。第二次,鲁豫背下了每一家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逐字背诵,严重超时。
首播定在愚人节的前一天。鲁豫走进演播室时,已无暇再回应前来打气的领导的任何一句话。
7∶30分,《凤凰早班车》准时开播。
半小时后,直播结束,总裁刘长乐笑着在大会上说了三句话至今为止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早班车》很成功!鲁豫说新闻的风格将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鲁豫,就这么做!”
每天5:3O一6:30 的准备时间,她会在一打A4纸上记下当天早报的所有关键信息,新闻奥斯卡影帝陨落对应着高利·派克6、12、84、2 (格里高利于 2003年 6月 12日去世 , 终年84岁,他一共获得过两次奥斯卡奖),几乎包含了所有需要的信息。
当直播开始,所有枯燥的数字、新闻便会转化为最家常的故事,谈笑而过。报道拳王泰森被起诉时,她说:“泰森这个人与法庭很有缘,不是他告别人,就是别人告他。”
非黄金时段的早间新闻,被鲁豫“说”成了凤凰卫视广告价格最昂贵的节目时段之一。业界还引发了一场关于“说新闻”和“播新闻”的讨论。
各大卫视各类主持人“说”新闻甚至天气预报的节目,由鲁豫开启。
新闻播了半年,公寓保安掩盖不住担心的表情,忍不住上前打听鲁豫的工作。
鲁豫了然,她每天天还不亮就披头散发地出门,上午九点的正常上班时间,就浓妆艳抹地回家,难怪被人误会。
做晨间新闻的那些年,她每天睡不足五小时。凌晨4点出门,7点多晨间新闻结束后,再过4小时,就是午间新闻的录制时间。
无论几点,深夜只要电话铃响起,她就会如同9.11直播一样,以最快速度出现在演播室现场。香港澳门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千禧之旅、美国总统大选、阿富汗战争新闻直播,鲁豫无一缺席。
上班路上偶遇台风,她怕被风吹走导致迟到,纤细的身体紧紧抱住触手可及的大树。
狂风中的大树,一如作为媒体新人难得的机会,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
20年后,鲁豫还能清楚记起当年早起赶路的那些清晨:
“我太知道凌晨四点的香港的呼吸和味道了,微咸而黏的海风,静谧的街道只有我和我的脚步声。
无数个凌晨四点,我匆匆赶往演播室,去准备清晨七点的新闻直播。好奇怪,那时候心里从来不觉得凄苦、孤独,仿佛一切理所应当。”
在此之前,鲁豫的人生一路顺风,几乎从不需要刻苦。
她名中的“鲁”“豫”取自父母的祖籍,母亲是山东人,家里女士优先,故为“鲁豫”。
她的爸爸学斯瓦西里语,妈妈学孟加拉语,且都是国际广播电台的小语种播音员。爸爸希望她子承父业,教她英语时,一年级的小鲁豫已经可以坚定说不。
“你中学学俄语,大学学斯瓦西里语,你的英语有口音。我要么不学,要学就学最标准的英语。”
不肯和父亲学习的鲁豫,某一天突然对英语开了窍。
英语课上,她是英语老师能提问的最后一人,上海的英语角,她的周围永远挤满了练口语的人。大学、志愿、工作或辞职,一切都可以自己做主。
央视的工作、凤凰卫视的机会,一切都触手可及。关键在于如何在风暴中握紧所有机会。
中国“入世”双边会谈的关键会议奥克兰APEC峰会上,媒体记者举着话筒围堵在代表团下榻的酒店,守株待兔时,鲁豫直接拨通了代表团下榻酒店的总机电话。
“Hello, Mr. Shi Guangshengplease.”(你好,请帮我转石广生先生的房间。),并因此获得了两天后单独访问的机会。
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大酒店宴会厅,鲁豫和窦文涛在没有耳机,听不到切换台导演命令,看不到电视画面的情况下,靠现场同事的手势,完成了北京对决莫斯科的10小时申奥直播,直到说出那句:“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现场,窦文涛、李玟、周星驰抱在了一起又跳又叫。
跨世纪的《千禧之旅》系列节目中,她陪学者余秋雨一起走过约旦、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地区。
途经约旦杰拉什,得知国王在当地开会,她反复游说导游,最终借此找到约旦新闻部,进入国王参与的大会,由见一面变为聊五分钟,最终采访了足足半小时,直到护卫的手止不住地摸腰间的手枪才罢休。
在伊拉克,鲁豫一度想用出钱的方式采访萨达姆。哪怕对方提出4万美金的数字都不可能,也没让她放弃。鲁豫最终见到了当时的副总统,留下了伊拉克最高层官员第一次面对中国传媒的新闻影像。
在女性只能着黑纱盖住头发和身体曲线的伊朗,她扎着淡粉色头巾,身披天蓝大氅,以合规但异类的装扮,抵抗这个国家对女性的不公,也一次次与宗教极端主义的行为辩论。
伊拉克边境,一行人在沙漠边缘被扣下9小时后,鲁豫冲到最前面勇敢激愤地与当地海关吵架,针锋相对,让对方当场笑着让步,“It sOK, you can go now.”(没事了,你们走吧!)
余秋雨对鲁豫的评价同样是聪明。
“在那些举世公认的尴尬地带,谈一些举世头疼的危险话题。没想到这个小女子来者不拒,哪个题目都能谈得起来,而且三句两句就深入堂奥。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她不欢呼,不感叹,不诅咒,只是面无表情地东看西看,也没见她作思考状,就向我走来,那时她脸上已略带笑意,我知道她可以对谈了。
接下来,她表现出另一种能力,那就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干净。不像很多人,有了感受就会收不住口,越说越乱。与鲁豫对谈都长不了,几句就解决问题,下一段一定跳跃到另一个意思了,如《世说新语》,如禅宗机锋,正是这种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组合。”
但又不只是聪明。
千禧之旅中,鲁豫在伊拉克儿童医院和防空洞,一次次因哽咽让采访难以继续。只要涉及到战争、制裁、生命的受虐、文化的破坏,聪明、能干、能闯的鲁豫便处于“失控”的边缘。
2000年,鲁豫30岁,被评为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一年后,《鲁豫有约》开播。在中东控制不住眼泪的鲁豫,在沙发上坐了三个月时间,收到了无数指责的声音,其中的原因便有冷漠、不善良、共情力差。
“鲁豫,我一直最喜欢你,可今后,我再也不看你的节目了!”
“你以为你是谁?你凭什么不停地追问人家?”
观众无法理解那些看似冒犯的问题,却乐于一期不落地从《鲁豫有约》中寻找各自想看的名人过往、传闻与他们偶尔袒露的实话。
许多心里话,是被鲁豫委婉地“逼”出来的。
《鲁豫有约》第一期,毛阿敏正面临税案风波、情变和出走香港一系列焦灼又看似难以追问的坎坷。鲁豫第一个问题是:“直到现在,我还是挺担心的,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谈那些往事。”
毛阿敏告诉她,没关系,我们什么都可以聊。话题就此打开。
“为什么不在一起合作了呢?(指周星驰)只是因为他拍戏拍少了吗?很多人会说你们俩不好了你肯定不会说你们俩不好了,那我要是问你以后你们俩是不是还会再合作,你肯定会说有机会肯定再合作。”
当鲁豫堵死吴孟达所有客套话后,吴孟达下意识说出:“只要我不死,他还没退休,我们还是会合作。”
她设问刘翔,是否想过牺牲在这里,反而就对得起所有人了。镜头捕捉到了刘翔肯定的答案,和瞬间难以掩饰的委屈。
郭敬明提到大城市包容的前提是有钱时,鲁豫立刻追问:“小孩会有那种感觉吗?”
于是有了郭敬明相关解说里几乎必备的那句剪辑。
“当你周围的同学永远在用最新款的手机他们都穿名牌的时候,然后你用最老土的手机,什么都不能穿,不能去逛街不能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永远不属于我。”
霍建华第一次聊起和林心如公开当晚,手牵手外出吃火锅的细节;很少接受专访的关之琳在这里回应了小三说,“我没有主动就行了”;王健林那句“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也是直播时对鲁豫说的。
赌王梁安琪在被追问“你难道真的可以忍受四女共侍一夫,不会吃醋吗?”后,还是认真夸鲁豫真诚。
鲁豫真的不会提问吗?
她问小女孩,为什么不吃肉?肉很容易坏吗还是什么原因?
于是得到了答案,现在肉价太贵了。五婶告诉她的。
为什么是五婶不是爸妈?哪怕不再继续追问,观众依旧还有无数可延展空间,可以窥见女孩的家境、生活。
如果把这个引导性问题换成,不吃肉是因为穷吗,答案就只剩下一个字,对。
看起来傻瓜式的、委婉的、冒犯的问题和我不信,一次次突破采访者的心理防线。
从市井民众、少数群体到明星演员、名流商人、国王国务卿,你总能从这里找到访谈,找到有关他生平的一些答案。
中国台湾综艺天王张菲说过,最好的主持人,就是用装傻的语气,问出观众最关心的问题,而且让受访嘉宾完全感觉不到被冒犯,放松情况下,不设防地打开话匣,其实非常难。
而罗永浩接受采访后评价,录了那么多期节目,只有鲁豫这次全程没有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尴尬。
董明珠和她手挽手逛格里,向华强打破了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传统,还在家里向鲁豫展示了让助理录下的《鲁豫有约》全套碟片。
从2001年《鲁豫有约》开播,23年时间,她至少采访了10000人以上。被调侃为0号身材的她,将演播厅沙发的固定位置,坐出了一个深坑。
《鲁豫有约》被 《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
可没有人记住鲁豫,或者说鲁豫可以让观众都忽略了她,她成功了。
鲁豫并非始终藏在后面。
2009年,曾被CNN誉为“中国奥普拉”的鲁豫和奥普拉本尊连线完成了一场奥普拉秀。
奥普拉是世界名嘴,早已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符号。鲁豫当年赴美学习时,印象最深的电视节目便是《奥普拉秀》。
她接通视讯,笑意盈盈地坐下,对方砸过来的第一个问题却是:你来美国,看了一期我的节目,于是决定开设同类型节目,是吗?
面对刁难,她瞬间收起嘴角,没有丝毫卡顿地快速回击。奥普拉全程每一个问题都带着陷阱,鲁豫啧干脆完美地完成了所有作答,又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答案。
傻笑着提问“真的吗我不信”的主持人,那一刻机敏又灵活,游刃有余。
在约旦河西岸,当听到两个中国外交人员说一个北京姑娘由于一次错误的婚姻在这里陷入深渊,鲁豫第一反应是,千万不要让我看见她,我只要一见,一定留下来想多种办法把她抢出去。
旁观了上万个人生悲喜后,她发现听众对人生和具体的故事不再感兴趣,反而更希望听到被访者对于人生的某种看法或类似于金句的表达。
积攒了多年的表达欲,在主持之外的地方找出口。鲁豫不再藏起她的锋芒。
在脱口秀舞台为数不多的几期,与大部分明星领笑员水土不服不同,她总能几句话指出问题的关键。
她去听每一个不知名选手的播客,发自内心地安利;能顺着何广智的眼红段子讲出只有脱口老粉才知道的志胜红绿色盲梗;也能大大方方告诉女孩,拒绝月经羞辱。
她点出何广智现在最大的瓶颈是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调侃自己小人物的生活了。
Kid的问题是做了PPT,借助额外道具,对其他的演员而言,是一种不公平。她列举了用过类似形式的瑞奇·热维斯,让观众甚至选手都能茅塞顿开。
选手张骏感慨:“鲁豫老师的点评精准到可以帮我改稿。”
当鲁豫夸赞演员梓晗的表演和播客,梓晗说听过鲁豫的播客之后感到非常自卑,不想再做播客了。窦文涛调侃:“瞧瞧,这互相吹捧的。”
鲁豫迅速纠正:”这是我们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
之前,她在播客《岩中花述》中说,“男性可以自由生长,女性需要按比例生长”。
脱口秀节目中,她不再委婉,将话说得更明白易懂,“女孩不用按尺寸生长,可以按心情生长”。
小时候,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不够瘦。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她欣然接受,“我就是这样的身材、样子、头发,再看发现自己挺舒服的。”
她想起十年前在希腊拍摄时在海边打伞的自己,觉得特别好笑,为防晒错过了太多感受。
当窦文涛问起她的年纪,她眼睛都不带眨地回应:“我54岁了,有什么不敢说的。”
54岁的鲁豫,不再害怕什么,她脱下隐身衣,自然而然地抖落那些年的嘲笑和攻击,调整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我觉得善于表达跟倾听的确不是由性别来决定的,还是取决于本身的能力、性格,以及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舞台。当这个舞台需要我表达的时候,我可以表达;但当这个舞台需要我更多地倾听的时候,我也能够倾听。”